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劉遠舉專欄:品質安全問題根源在貧富分化

近日,央視《每週品質報告》曝光,山西王女士購買了“韋醫生大清藥王”和“韋醫生古韻”兩套美白套裝化妝品,使用三個月之後卻患上了腎病綜合征。經過檢驗,造成王女士患病的元兇就是這兩款美白化妝品,其汞含量超標達4萬倍。

汞可以明顯抑制酪氨酸的合成,從而減少皮膚黑色素的生長,對皮膚有很強的美白作用,自古以來就被添加到化妝品中。但汞易蒸發、吸附性強、容易被生物體吸收,長期使用含汞的美白化妝品,汞經皮膚吸收,會引起慢性汞中毒,導致皮膚出現紅斑、紅血絲、乾燥脫屑、膚質敏感等症狀,還會出現色素,皮膚變黑變粗糙。更為嚴重的是,急性汞中毒會引起腹痛、腹瀉、血尿等症狀,而慢性中毒則主要表現為口腔發炎、肌肉震顫和精神失常等,甚至患上腎病綜合征危機生命。現代醫學證實了汞的這些負面作用後,制定了相應的化妝品國家標準,正規大廠的產品中基本上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但這樣的問題仍然屢禁不止。2006年、2008年、2011年,有關部門和新聞媒體都曝出一種名為采珂的化妝品品質存在問題,汞含量超出國家有關標準。它的生產廠家是名為廣州彩湟化妝品廠,顯然這不是一個國際國內的知名品牌。經過進一步查證,采珂系列化妝品的生產廠家沒有註冊,廠址是虛構的,批號是冒用他人的。在今年4月,國內環保組織發佈了《美白、祛斑化妝品重金屬含量調查報告》,報告中指出在商場、超市以及網上購買的477件抽樣商品中,有23%的產品汞含量超標。這種屢禁不止的現象背後,存在這深刻的經濟學動因。

化妝品雖然不像食物那樣會吃下肚子,但塗抹在皮膚上也類似於外用藥物,正因為如此,化妝品是一種高技術含量的產品,研發階段投入相當大,需要多階段的動物、人體實驗。所以,名牌產品,特別是科技含量更高的國際名牌產品價格非常貴。一套3件套的巴黎歐萊雅美白套裝售價高達600元。而且即使從廠家的利潤著眼,美白也不可能“畢美白之功於一套”,必須長期使用,這對消費者的經濟收入的要求非常大,但愛美之心,不分貧富人皆有之。在現代社會中,這種愛美之心還被進一步強化。

實際上,人們對食品、化妝品的需求欲望,例如想喝葡萄酒、想用美白化妝品等等,往往受光彩照人的女明星們在電影中、在報紙上、廣告中的不斷影響。這些廣告實際上是針對一國的高收入人群的,一般而言,這個高收入群體並不是位於收入頂層的富豪層,而是在平均收入線以上,有著較大數量的普通中產層,或中產以上。透過廣告的影響,這種消費觀、消費層次被視作“可及的幸福”的象徵,也影響著收入較低的人群,拖拽他們進入更高的消費層次,產生消費結構的“拖拽效應”。在面子觀念的作用下,這種拖拽甚至帶有一定強制性。

一套進口美白產品本來是高收入群體能輕鬆購買,低收入群體卻需思量一番才能買的,但不斷的、潛移默化的“拖拽”,使低收入群體的消費預期和習慣發生改變,“美白”由奢侈品變為必需品。

但個體的最終購買行為卻不得不受其收入約束。如果一國人口的收入水準差異不大,基尼曲線平滑,居民收入呈橄欖形,密集於平均水準,那麼,低收入人群的消費欲望僅受到輕微的“拖拽”,離他們的收入約束相去不遠。收入約束下的實際購買力和滿足需求所需價格之間的差距,在廠家縮減成本、減少利潤的可承受範圍之內。

如果一國居民的收入水準呈金字塔形或啞鈴形分離態勢,基尼曲線陡峭,低收入人群占比較大,且收入遠低於高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受到的“拖拽效應”就變得嚴重。於是,低收入人群想購買的商品品類、實際價格,與他們的實際購買力之間就產生了巨大差異,導致“低價預算和高價品類”的畸形需求。現在國內基尼曲線陡峭,多數居民的收入水準不高,據統計,總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僅占到整個收入份額的4.7%,而1%的家庭掌握了全國41.4%的財富。從某程度上而言,多數國人都是被“拖拽”著,處於不同程度的畸形消費需求中。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