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各高校越來越重視職業生涯教育課了,有很多老師都開設了這門課程,也還有更多的老師躍躍欲試,正在或即將投入到這項事業中來。 不過國內在職業生涯教育領域出現了兩個較大的流派,一派是以心理學背景的主的學院派,特別重視國外職業生涯的系統理論教學,側重於從心理學角度講授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強調自我認知,職業探索,人職匹配。注重個人人格心理完善和長遠的生涯發展,主要開設的是職業生涯發展課程。
另一派,是以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經驗背景的實務派(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也傾向於實務派),側重於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講座,強調求職技巧,以幫助學生找到工作為目標,主要開設的是就業指導課程。
目前看來,兩派融合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學院派認為實務派只重視就業技巧,而實務派認為學院派只重視一些職業生涯理論講授,沒有用人單位的實際招聘經驗,完全的是紙上談兵。
兩派各持一詞,因為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剛進入國內,很多問題並沒經過深入地研究和實踐,我們並非主要探討誰對誰錯的問題,關鍵需要研究在國內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課程應該達到什麼目的。
本人認為職業生涯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國內的大學生樹立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和最終實現就業的目標。所以,無論是學院派還是實務派的觀點都存在缺陷,兩派應該互相學習,我們不能只研究國外的理論,而不顧中國實際情況而機械運用。同樣,我們也不能持經驗主義的觀點,而對國外系統的職業規劃的理論不聞不問。記得我在參加北森公司組織的一次職業生涯論壇會上,原千龍網的總裁周科進先生提出,樹和林的關係,他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是樹,人力資源管理學、心理學等學科是林,北京就業指導中心市場部主任的劉永印先生和我交流中提出大學生職業生涯課程需要使學生「落地」,我把劉先生的觀點稱為「落地」理論,就是職業生涯教育就是要幫助學生實現就業。
我非常贊同他們的觀點,因為國情不同,我們應該有更為寬闊的視野,來研究中國職業生涯教育問題,處理好樹和林的關係,我們作為高校的職業生涯教育的老師需要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學院派要瞭解自身的不足,而實務派也要知道自己的弱點,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切實通過我們的職業生涯教育課程來解決中國的大學生現實問題——就業問題,這是我們的努力的方向,也是大學生朋友們所期待的,因此,就業率是檢驗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效果最重要的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