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快速瓦解了美國的五大投行,有的破產,有的被收購,有的轉為控股銀行,也引發了一場波及全球的金融災難。在各國政府各顯神通出台拯救措施後,成效已經在各個方面顯示出來。
此前供職於紐約大型對沖基金千年合夥人有限公司的閻志鵬,目前在新澤西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擔任金融副教授。在他最近出版的新書《反思華爾街》中,談到了他對中美兩國政府在應對金融危機時所使出的手段和方式的看法,分析了其中的不同和效果。
奧巴馬總統在今年2月簽署了《2009年美國恢復和再投資法》,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7870億美元的投資去向;中國政府在去年11月份公佈了4萬億投資計劃,兩國都希望依靠投資來拉動內需,保持經濟穩定。
閻志鵬在接受CBN記者專訪時表示,兩國在時效性、資金來源和支出重點等方面差異很大。比如美國這個計劃的資金全部由聯邦政府承擔,並且提供州和地方政府1440億美元的財政救濟;而中國的4萬億是中央政府承擔1.18萬億,其他由地方財政承擔。
奧巴馬是在今年1月20日就任總統的,不到一個月內就將經濟刺激計劃確定下來,並要求所有接受資金的聯邦機構每個星期二提交報告詳細說明資金的使用情況。截至5月19日,花費了計劃資金的26.8%。而中國的4萬億投資在今年4月1日時,中央財政預算下達了4000多億,完成了中央財政承擔部分的44.4%。
在支出方面,美國計劃的最大支出是減稅,中國最大的支出是基礎設施建設。此外,對於監督審計,美國方面詳細規定了如何審批、監管和審計每筆投資,並有專門的政府網站實時公佈資金去向。
「在這方面我們看到中國政府尚未推出如此詳細的方案來。」閻志鵬說。他認為,兩國國情不同、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也不同,自然經濟刺激方案會有所不同,但中國可以從這些差異中借鑒美國的經驗,在資金使用和監管方面更加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