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澄湖蟹為什麼又普遍稱為“大閘蟹”呢?包笑天曾對這個名稱寫過一篇《大閘蟹史考》,說到“大閘蟹三字來源於蘇州賣蟹人之口。”“人家吃蟹總喜歡在吃夜飯之前,或者是臨時發起的。所以這些賣蟹人,總是在下午挑了擔子,沿街喊道:‘閘蟹來大閘蟹’。”這個“閘”字,音同“SA”,(SA在吳方言中就是水煮的意思)蟹以水蒸煮而食,謂“SA蟹”。這樣的解釋,尚不能盡意。他“有一日,在吳訥士家作蟹宴(訥士乃湖帆之文),座有張惟一先生,是昆山人,家近陽澄湖畔,始悉其原委。”
出處
吳訥士是蘇州草橋中學的創始人,父親吳大征晚清時官至湖南巡撫,甲午戰爭中當過劉坤一的副帥,一門三代,都是著名的古籍收藏家。
張惟一就是方還,與王頌文同為吳訥士的好友,吳家的常客。顧炎武《天下邵國利病出》手稿,流失二百多年,為吳士訥所購得,又為方還和王頌文在吳家發現,並慨然接受相贈迎回昆山。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成為書林中的一段佳話。事有湊巧吳家設蟹宴,方還亦在座,包笑天作了有關“大閘蟹”名稱的解釋:“閘字不錯,凡捕蟹者,他們在港灣間,必設一閘,以竹編成。夜來隔閘,置一燈火,蟹見火光,即爬上竹閘,即在閘上一一捕之,甚為便捷,之是閘蟹之名所由來了。”竹閘就是竹籪,籪上捕捉到的蟹被稱為閘蟹,個頭大的就稱為大閘蟹。
1998年10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了陽澄湖大閘蟹基地,基地建設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也吸引了絡繹不絕的中外客商、各地參觀人員。當江總書記在基地南廣場看到溫室大棚上掛的橫幅,稍加思索,留下“西風響,蟹腳癢,金秋正好吃蟹黃”的佳話!
文化歷史
吃大閘蟹是一種季節性的享受,唐代詩人李白曾贊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饕客們怎可錯過這個大快朵頤的好時機,這不吃大閘蟹的季節又到了!俗語說:“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九月要食雌蟹,這時雌蟹黃滿肉厚;十月要吃雄蟹,這時雄蟹蟹臍呈尖形,膏足肉堅,有關大閘蟹的飲食文化又成為了大家的話題。
何謂大閘蟹?河蟹也,但不是所有的河蟹,品種一定要是中華絨鼇蟹,個頭一定要是三兩以上。據說大閘蟹之名是有來頭的:當時蘇州、昆山一帶的捕蟹者,在港灣間設置了閘門,閘用竹片編成,夜間掛上燈火,蟹見光亮,即循光爬上竹閘,此時只需在閘上一一捕捉,故叫大閘蟹。
陽澄湖大閘蟹久負盛名,附有“蟹中之王”的盛名,就在人們趕著吃蟹的時候最不能忘的就是陽澄湖大閘蟹,大家都為能吃到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而沾沾自喜。如今深圳各大酒樓的海鮮檔口都爬著大閘蟹,各種菜系的酒樓都推出陽澄湖大閘蟹菜肴,無論是粵菜館、川菜館、朝菜館,但是天南地北美食的發源才有正宗可言,想必江南菜酒樓經營陽澄湖大閘蟹才是名正言順,無論是大閘蟹的來源、口味都將發揚江南的美食文化。並從大閘蟹的一蟹一螯,百般滋味中感受源遠流長的中國飲食文化。
通常,人們都把大閘蟹比作味中極品,因為它具備了美食所必備的色、香、味、形、質。明代文學家張岱就曾說食大閘蟹“不加醋鹽而五味俱全”。
高淳縣出產的固城湖螃蟹,是正宗長江區系中華絨螯蟹。由於水域生態優良,固城湖出產的螃蟹,有甲殼脆面堅,肢體肌肉豐滿,個體碩大的特點。以“固城湖”牌註冊的螃蟹,更以青背白肚、金爪黃毛、膏腴豐滿、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享譽海內外,熱銷國內大中城市,並出口至新加坡、日本、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已被認定為江蘇省名牌產品和南京市著名產品商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