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帶領美國走向財政懸崖的10個人

 如果不是政治領導人在“財政懸崖”的問題上爭鬥不休,讓美國經濟面臨重新陷入衰退週期的威脅,那麼你可能不會想要知道,美國財政狀況是如何走到現下這種地步的。

  請記住,所謂的“財政懸崖”是美國生活中兩種互相矛盾的“脈動”的直接結果,那就是貪婪與負罪感:一方面是人們對於低稅收、強大的軍事力量、強有力的“安全網”以及政府為所有人花費大量資金的貪婪,另一方面則是我們無法維持生活的負罪感。

  在這場鬧劇中,我們所有人(或是幾乎所有人)都扮演著一個角色,要麼是得益於政府支出,要麼是得益於低稅率。不過,雖然我們也有責任,但想要培育讓我們走到現在這一步的貪婪和負罪感,說到底還是擁有強大力量的國家領導人的責任。以下是最應為將我們引向“ 財政懸崖”而負責的10個人:

  1、亞瑟-拉弗(Arthur Laffer)

  拉弗是一名經濟學家,他證明了“免費的午餐”確實存在。他的“拉弗曲線”(Laffer Curve)顯示,從理論上來說,下調稅率實際上將會起到提高稅收收入的作用。對於那些想要削減稅收、但卻不希望被視為對擴大赤字提供了幫助的保守派人士來說,拉弗給他們帶來了 來自於知識份子的掩護。換句話說,拉弗為那些保守派提供了一種不會感到負罪的方式來減少政府收入。

  對於拉弗的理論來說,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他的想法並未在實踐中被證明是正確的。實踐證明,削減稅收並不能起到提高收入的作用;而對於我們當前所背負的16萬億美元的國家債務來說,削減稅收是導致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之一。

  2、皮特-彼得森(Pete Peterson)

  如果說有一個人能讓我們指責稱,是他讓我們對聯邦政府赤字感到有負罪感的話,那麼這個人就是彼得森,他是一名對沖基金億萬富翁,曾在前雷根政府中擔任內閣部長。華盛頓大多數致力於宣傳赤字問題的機構都是由彼得森成立或是提供融資和支持的,其中包括 Concord Coalition、彼得森基金(Peterson Foundation)、The Fiscal Times和反赤字紀錄片《I.O.U.S.A》等。

  如果沒有彼得森所提供的數十億美元資金及其所帶來的負罪感,那麼赤字將只不過是一個邊緣問題。

  3、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

  前總統克林頓讓預算盈餘看起來很容易實現。在克林頓政府的最後一個四年任期中,聯邦政府一直都處於預算盈餘的狀態。更加糟糕的是,他讓預算盈餘看起來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克林頓政府之所以能實現預算盈餘,部分原因在於當時聯邦政府實施了嚴格的預算規定,也就是較高的稅率再加上適度的支出。但更大的原因則在於,是繁榮發展的經濟——以及較高的資本利得稅——讓克林頓政府早年的預算赤字變成了盈餘。

  到克林頓卸任時,政治家們開始談論有關預算盈餘會永久不變的問題,正如當時的華爾街“小販”們覺得牛市會永久不變一樣。而這兩種想法最終的結果也是完全相同的。

  4、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

  無論是在負罪感方面還是在貪婪的問題上,格林斯潘都可謂是一名“大祭司”。他曾不斷向國會表示應當對赤字風險提高警惕,但作為當時的美聯儲主席,他最大的失敗是在2001年向國會表示,後者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立即償還債務,原因是那將導致美國國債市場 遭到破壞,同時還將破壞美聯儲對美國經濟的控制力。

  也就是在那一天,他同意了布希時代的減稅計畫。作為一名經濟學大師,他的認可再次給那些想要減稅但卻不想抱有罪感的保守派提供了來自於知識份子的掩護。

  與此同時,格林斯潘還滿足了我們的貪婪欲望,因為他連續吹起了一系列的“泡沫”。通過將基準利率維持在較低水準以及拒絕監管“影子銀行”(注2)系統的方式,他在21世紀初讓住房市場泡沫得以形成。

  5、喬治-布希(George W. Bush)

  沒人應比布希為美國債務的累積負上更大責任。在2000年參選美國總統時,他承諾將削減稅收以避免立即償還國家債務。當2001年的經濟衰退來臨時,他表示削減稅收將可重新振興美國經濟;而當經濟並未如期復蘇時,他又再度削減了稅收。無論什麼場合他都會削減稅 收,而且毫無負罪感。

  6、迪克-切尼(Dick Cheney)

  在布希忙於削減稅收的同時,時任美國副總統的切尼則忙於計畫反恐戰爭。於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們送士兵上前線打仗,卻沒有在本國提高稅收來為其提供資金後盾,這導致聯邦政府債務增加了數萬億美元。

  7、大衛-萊赫(David Lereah)

  萊赫曾擔任全美地產經紀商協會(NAR)的首席經濟學家,很可能是住房市場泡沫最熱心和最公開的“啦啦隊長”。即使是在住房市場泡沫開始“放氣”以後,萊赫也仍舊堅持認為,在不動產市場上進行投資是永遠都不會虧錢的。

  當然,萊赫並非依靠一己之力就導致了住房市場泡沫的產生,但他確實將貪婪實體化,從而吞沒了整個不動產行業。華爾街銀行從這種泡沫中受益,而住房所有人則承擔了過多的債務,這些債務是他們永遠都不能期望還清的。

  住房市場和信貸市場泡沫最終導致金融體系在2008年崩潰,是最近一次經濟衰退的直接成員,給美國聯邦政府帶來了每年1萬億美元的赤字。

  8、格羅佛-諾奎斯特(Grover Norquist)

  作為一家強大的遊說和競選活動融資組織的負責人,諾奎斯特強迫幾乎所有共和黨官員作出了一個承諾,那就是在任何環境下都絕不會提高稅收。如果任何人拒絕這樣做,或是敢於違背承諾,那麼諾奎斯特就會支持其挑戰者。這種威脅奏效了。

  在過去兩年時間裏,正是“諾奎斯特承諾”阻礙了民主黨人與共和黨人達成預算協議的任何可能性。民主黨人堅持認為,任何平衡預算的計畫都必須將提高政府收入和削減政府支出兩方面的內容涵蓋在內,而共和黨人則堅持反對提高稅收。

  有跡象表明,諾奎斯特可能正在喪失對共和黨的控制力。今年,有多位共和黨人在沒有對其作出承諾的情況下贏得了大選,而且還有多名在職官員稱其不會再因這項承諾而受到約束。

  9、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

  在我們所處的時代中,奧巴馬可能是應為“財政懸崖”負責的最“完美”的代表人,因為他把我們這個國家的“精神分裂症”壓縮到了預算中去。他鼓勵貪婪,同時也鼓勵負罪感。在他擔任美國總統期間,聯邦政府的預算赤字創下了歷史最高水準,其中包括一項龐大的財政刺激計畫、對汽車行業進行援助、以及擴大“安全網”所帶來的赤字等。

  但奧巴馬也曾向我們表示,政府有必要“勒緊褲腰帶”,甚至在經濟衰退時期也是如此。他想要提高稅收,哪怕只是針對一部分提高稅收;而且他也表達了削減中產階層應得權益計畫的意願。是奧巴馬政府第一次指出,2011年的“討價還價”是導致“財政懸崖”出現的原因所在。

  10、約翰-博納(John Boehner)

  博納現為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他已經被困在諾奎斯特的世界裏。他是一名持實用主義觀點的立法者,認同政府需要更多收入,但他在眾議院的“幹部會議”則不同意這一點。在2011年夏天,博納差一點就迫使這個國家債務違約,原因是他無法交付必要的投票票數來提 高稅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