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爵♂男人世界's Archiver

Jason8677 發表於 2010-2-9 10:30

平衡增長:全球經濟失衡的“巴別塔”

上周在匹茲堡的20國集團(G20)領導人金融峰會上,美國總統奧巴馬極力推動全球經濟轉型,希望解決全球經濟失衡,降低世界經濟對美國消費的依賴。

對奧巴馬來說,選擇在匹茲堡開會就是要樹立一個活生生的樣本——這座曾經的鋼鐵之城如今已轉型為高科技創新的中心。

在峰會結束後發表的《領導人聲明》中,G20領導人同意,建立“有力、可持續與平衡增長框架”,以矯正全球貿易與資本流動的不平衡,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過去十幾年間,全球最大的不平衡主要發生在中美兩國之間。以消費為支撐的美國經濟負債高漲,而依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中國盈餘則不斷上升。因此,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美國更多儲蓄,中國更多消費”。

但即便中美兩國的官員也承認,要減少中美之間貿易與資金流不平衡的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很可能需要多年的努力。

“要達到這一目標並不容易,不是寫一個共識就能完成的。”美國負責經濟、能源和商業事務的助理國務卿David Nelson在峰會結束後表示。

中國國家發改委外事司司長馬欣則稱,中國的低消費問題“已經積累多年,是一個結構性問題”。

平衡增長框架

借助這一框架,G20成員將確保各自的財政、貨幣等政策的集合效果與世界經濟平衡增長的目標相一致。

奧巴馬在G20結束當天的記者會上表示,各國同意維持復蘇方案,直到經濟恢復增長、為繁榮制定的新框架得到實施。這一新框架“要求我們相互評估政策的得失,就改革問題建立共識,並保證全球需求促進經濟的共同增長。”

他所指的“新框架”即為各國同意建立的一個新的多邊宏觀經濟政策評估機制,旨在推動世界經濟實現強有力、可持續、平衡的復蘇和增長。在這一框架下,G20成員將分享政策目標,關注中期內潛在的政策風險,確保各國自身的宏觀經濟政策與全球增長的趨勢相符合。

G20呼籲,這一框架需要借助IMF的分析能力和手段,以及世界銀行在減貧和發展問題上的經驗。其中,IMF要在這一多邊評估過程中,協助各國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們,對G20成員的政策做出前瞻性分析,向G20和國際貨幣和金融委員會(IMFC)定期提交評估報告。

借助這一框架,G20成員將通力協作,確保各自的財政、貨幣、貿易和結構性政策的集合效果與世界經濟可持續、平衡增長的目標相一致。各國還將鼓勵在評估中更多地考慮社會和環境因素,並將他們“整合”到經濟發展的綜合考察中去。

各國央行行長和財長將在今年11月的G20財長會議上細化這一框架的實施細節。G20成員將於下一次在加拿大召開峰會時(2010年6月)討論第一次多邊評估的結果。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在峰會結束後的發佈會上表示,該評估機制由成員國自願參加,結果並非強制。其考察的對象主要是國際儲備貨幣發行國針對本國的財政、貨幣政策是否有礙於全球經濟的平衡增長。

美國學者擔憂,全球失衡的議題本身不可能由國際會議來解決,而是主要取決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等各自的經濟結構調整政策和具體措施。

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經濟政策研究院德里克·西賽斯(Derek Scissors)告訴記者,“不管公報裡說什麼,中國要想實現轉型會非常困難。”至於美國方面,西賽斯表示,美國政府創紀錄的預算赤字意味著“我們在這個問題上也沒有多少信譽”。

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美國聯邦政府的預算赤字將從去年的4590億美元上升到今年的1.59億美元。

美國糾偏:更多儲蓄和出口

美國儲蓄率正在上升,這是回歸老模式的一種糾偏。但不可期許會全面改變經濟不平衡的現狀。

在過去10-15年,全球經濟越來越依賴於美國這個巨大的進口引擎。不過,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人實際上已經在緩慢地逐步調整。

美國家庭儲蓄率從2008年4月的0.8%上升至2009年7月的4.2%。不過,這一比例仍然比上世紀六七十年代8.9%的平均儲蓄率要低不少。中國國家發改委外事司司長馬欣評價說,“美國的儲蓄率正在上升,我們相信這是回歸老模式的一種糾偏”。但他也表示,不可期許一國的某項指標上升,就全面改變不平衡的現狀。

諮詢公司麥肯錫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說,美國消費者採用削減支出、償還債務和增加儲蓄的方法來應對全球經濟危機,這些措施都是對經濟衰退合乎邏輯的反應,而且多數消費者都是自願選擇這麼做的;當前美國的消費、儲蓄和平均債務並沒有處在不正常的水準,而是在回歸長期的正常趨勢,因為“真正不正常的是美國消費者在過去20年中的行為”。

麥肯錫還表示,美國消費者債務的去杠杆化對經濟的影響將取決於收入的增長。如果收入不增長,儲蓄率每上升一個百分點,就會減少1000億美元以上的消費支出,從而會嚴重阻礙經濟復蘇。另一方面,相對健康的收入增長可以幫助美國家庭減輕債務負擔,同時又不會大幅度削減消費支出。

儘管美國消費者開始調整,但專家們警告,全球經濟依然很容易退回到嚴重失衡的模式。只不過與過去10年情況不同的是,美國現在是公共部門在舉債,而並非家庭為消費而借貸。

IMF首席經濟學家奧利維爾·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表示,要想實現持續的復蘇,需要全球需求模式出現一種遠離美國的轉變。“如果美國想要實現復蘇,如果必須逐漸停止財政刺激,如果私營部門的國內需求十分疲軟,那麼美國就必須增加淨出口。”

中國解決結構性問題:更多私人消費

中國必須讓經濟增長轉向國內私人消費,這會改善經濟的品質,在增長方面做出短期犧牲還是非常值得的。

與美國相反,中國和中東國家則坐擁大筆儲蓄。對於全球經濟失衡,前任美國財長保爾森以及現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都曾公開表示,失衡推低了利率,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信貸危機。

但中方並不認可這一觀點。

馬欣表示,發達國家消費率過高、儲蓄率過低,發展中國家截然相反的現實確實造成了不平衡,但這並非金融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財政分配、發展和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也對金融危機有所“貢獻”。

馬欣承認,中國經濟結構存在問題,政府也正在“下大力量”擴大內需,振興消費。向以消費為基礎的經濟轉型其實也符合中國自身的需要。

2007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一年一度的“兩會”後的記者招待會上,就曾公開發出警告,稱中國經濟存在“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結構性問題。

麥肯錫在其報告中表示,中國高度依賴出口和政府主導投資的發展模式使其實現了20年的快速增長,並幫助數以百萬計的人口擺脫了貧困,但其作用已經“發揮到了極限”。

雖然今年中國經濟不再依靠出口拉大增長,但是中國的儲蓄率並沒有下降。據IMF資料,中國家庭和企業儲蓄占GDP的比例,從2005年的48%上升到了去年的51%。

儘管近些年來,中國經濟對於家庭消費的依賴在減少,而對於政府投資的依賴卻在增加。消費現在占中國GDP的35%,2004年是40%,1990年代初是50%。與之對比,印度是54%,歐洲57%,美國是70%。

麥肯錫的報告表示,消費率低迷的根本原因是系統性的,它深深植根於那種重視投資勝過重視家庭收入的發展模式。

中國政府推出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畫,通過巨額的新增國內公共及商業投資來抵消海外對中國商品需求的銳減,已經幫助中國擺脫了全球衰退的影響。但是,經濟刺激計畫卻幾乎沒有向著有利於個人消費的方向傾斜。

經濟刺激沒有支持私人消費,這讓長期堅定看好中國經濟的摩根士丹利亞洲主席史蒂芬·羅奇都開始擔心中國經濟了。他說,加劇令人擔憂的失衡狀況的宏觀戰略最終會導致失敗,“中國必須讓經濟增長轉向國內私人消費,這可能需要在增長規模上做出妥協。但鑒於這會改善中國經濟的品質,在增長方面做出短期的犧牲還是非常值得的。”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